Board logo

标题: [转帖]奥斯卡评委厌倦中国武侠电影该当如何? [打印本页]

作者: Chobits     时间: 2006-9-22 09:26 AM     标题: [转帖]奥斯卡评委厌倦中国武侠电影该当如何?

网上有报道说,去年奥斯卡颁奖典礼音乐总监丹尼尔;沃克称,“更多的奥斯卡评委已经厌倦了中国的武侠电影……几年前《卧虎藏龙》让我们见识了中国的武侠电影,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所有中国电影全是这个类型,我们已经厌倦了这样的题材,今年年初《无极》在北美的惨淡票房就说明了这点,而奥斯卡评委想看的是那些能代表中国现今百姓生活的电影”。

  我不知道这个丹尼尔•沃克总监能不能代表奥斯卡评委,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姑且认为他能够代表奥斯卡评委,也姑且认为他说的更多的奥斯卡评委厌倦了中国的武侠电影是真的,那又该当如何?

  我想,无论是被奥斯卡评委首可《卧虎藏龙》,还是近两年冲刺奥斯卡未果的《英雄》、《十面埋伏》都无法代表中国武侠电影。如果说中国武侠电影是大海,那么《卧虎藏龙》这些片子充其量也只是大海中的一朵朵稍微“晶莹”一点的浪花而已,当然这种晶莹更多地是因为人民币烧出来的,这种晶莹的诞生还因为片子导演的名气薰出来的。如果对这些片子进行准确定性的话,我想最好在中国武侠电影前面加上一个定语——专供外国人看的。
也就是说,《卧虎藏龙》这些专供外国人看的中国武侠电影只是中国武侠电影沧海中的小小一粟,它们可以反映出中国武侠电影一点点发展状况,但是代表不了中国武侠电影,获得奥斯卡“神圣”大奖的《卧虎藏龙》代表不了,在北美票房惨淡的《无极》更代表不了,因为它们体现了中国对于“武侠”二字的精髓。
  中国人讲的“武”字,在于强身健体,维护江湖正义,这是“武”之要旨;中国人讲的“侠”字,在于除恶惩*,维护国家平安,这是“侠”之大义。因此一部真正的武侠电影必须和民族危机或者国家危亡紧密相关。无论“武”功再高,不归于维护江湖正义,便不是真正的武林高人;无论“侠”气再盛,不归于维护国家或者民族平安,便不是真正的侠义中人。《精武门》、《少林寺》、《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等等,这些才是能够代表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之作。要想看懂中国的武侠电影,必须了解中国人对于武侠的理解,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这样才能读懂中国的武侠电影。就像要看懂美国西部牛仔片一样,在了解美国注解英雄习惯的基础上,必须了解一些美国的历史,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片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实际上,以《卧虎藏龙》为代表的一批近两年来的大制作的专供外国人看的中国武侠电影只是中国电影导演开拓国际市场的一种不太成功的尝试。一般来讲,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武侠”二字的含义缺乏真正的了解,上下五千年的漫长中国历史更是让外国人有点迷惑,因此这些企图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电影导演只能自我改良,尽量地为外国人理解影片降低难度,将中国功夫尽可能地具象化,将故事情节尽可能地模糊化,结果让本应该是表现形式的武打场面成为影片的主要看点,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成了不起眼的点缀,因此无论是《卧虎藏龙》还是《英雄》等影片都出现了让中国观众莫名其妙但恰恰可能是外国人津津有味的场面。
  中国电影导演的这种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为了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但是难免事与愿违:毕竟中国电影擅长的是叙事,是细节刻画,并不善于宏大场面的塑造;与此相反的是,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更擅长宏大场面的塑造,特别是特技的运用。因此,偶尔一部影片的出现可能会让西方人新鲜一些,但是多了就让人习以为常甚至招人烦了。

  话又说回来,得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又该当如何?在目前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对于影片来说,无非是多了一点宣传的资本;对于导演来说,无非是多了一点摆谱的资本。平心而论,和中国的同类经典电影相比,这些电影也不过是三般减二般——一般罢了。当然,如果得个什么最佳导演的荣誉,那是另当别论的事情。

  说来说去,想说的是奥斯卡评委厌倦了中国武侠电影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冰山一角,他们因此而厌倦甚至否定中国武侠电影不代表中国武侠电影就走向了穷途末路,这只能让他们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明面前显得愈发肤浅;当然,攒足了劲儿要申“奥”或者因为申“奥”成功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有关方面之所以这样做,我想不过是农村说的那句俗话“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罢了。
作者: kubest     时间: 2006-12-6 05:39 PM

恩!!
谢谢!




欢迎光临 梦游时光互联 (http://web.meyu.net./) Powered by Discuz! 4.0.0